在新的一年 公募基金市场又将上演一番怎样的“剧情”
2022-01-10 12:24:53 来源:资本邦 小 中
又到辞旧迎新之际,回顾刚刚落下帷幕的2021年,A股市场全年行情虽较为震荡,但在“资管新规”、“房住不炒”、居民资产配置进一步向权益市场迁移的背景下,作为居民财富“蓄水池”,公募基金市场仍然实现了高速发展。
细数2021年公募基金众多热点新闻,其中几个关键词让人记忆犹新:25万亿元、ETF基金、公募REITs、ESG投资、北交所主题基金等等。在新的一年,公募基金市场又将上演一番怎样的“剧情”,值得期待。
25万亿元
2021年,市场震荡,走势分化等多因素影响下,公募发行犹如“过山车”,冷热交替不断。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口径,2021年10月份新基金成立数量仅为97只,而12月份内成立数量达到243只,为全年单月最高纪录。除此之外,8月份新基金成立数量达到200只,其余月份成立数量均为100多只。
可以看出,2021年单月份新基金成立数量有多有少,但总体来看,2021年完胜2020年!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按基金成立日期计算,年内新基金成立数量合计1890只,远超2020年的1366只;此外,全年募集规模合计为3.02万亿元,仅较2020年全年3.05万亿元相差366亿元。
在新基金发行热度继续的情形下,公募基金规模和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国内公募基金数量合计达到9152只,首次突破9000只,较2020年末的7913只增长了1239只。
公募基金资产净值突破了25.32万亿元,为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历史最高值,较2020年年末的19.89万亿元又增长了27%。这两项数据的公布,意味着我国公募基金规模体量实现跨越式发展,产品规模和产品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行业发展,中国公募基金在全球的排名也稳步上升。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季度末,中国公募基金全球排位较2020年底再前进1位,位居全球第4。
作为A股机构化的重要力量之一,公募基金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并将在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业绩分化
随着2021年12月31日年内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年内公募基金业绩排名战结果尘埃落定。值得一提的是,与2020年91只收益翻倍的基金相比较,2021年业绩翻倍的基金数量大幅减少,仅有3只。
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之内收益排名前三的基金产品分别是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宝盈优势产业混合A,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9.42%、109.36%、100.52%。此外,大成国企改革灵活配置混合、广发多因子混合、大成新锐产业混合、大成睿景灵活配置混合A等8只基金的年内收益率达80%以上。
有基金年内业绩表现亮眼,那必然有基金年内收益较差。以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来看,年内收益位居第一的基金净值增长率为119.42%,而收益垫底的权益类基金,净值增长率为-32.30%的,收尾相差超150%。
基金业绩年内分化或与基金持仓情况有关。2021年公募基金业绩前十名的持仓个股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而业绩靠后的部分基金却在年内重仓了医药板块。
明星基金经理崔宸龙日前表示,新能源赛道的投资机会,不会是一年两年就会结束的,会是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战略性投资机会。
2021年,是ETF持续高速发展的一年。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场内ETF数量已达641只,全年新增ETF基金278只,相较2020年新增产品数(94只)同比翻倍暴增。值得一提的是,上述278只ETF均为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其他型)。
因2021年A股结构性行情,权益类ETF规模迎来大爆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场权益类ETF数量达599只,规模合计1.1万亿元,正式突破万亿大关。
从单只产品规模来看,截至2021年末,华夏上证50ETF(691.45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68.86亿元)、南方中证500ETF(545.44亿元)3只宽基ETF为市场规模最大的权益类ETF基金。
此外,还有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QDII-ETF)等7只ETF规模突破200亿元,其中含多只行业主题ETF,例如国泰的证券公司ETF、华宝的券商ETF等。
从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来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夏基金的权益类ETF合计规模达到2470.25亿元,位居全行业第一;其次为易方达基金权益类ETF管理规模达到1339.90亿元,排名第二;再者就是华泰柏瑞基金权益类ETF管理规模达到1042.08亿元,位居第三。由此,市场51家布局权益类ETF的基金公司中,已有3家管理规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
此外,南方基金(952.82亿元)、国泰基金(926.27亿元)2家基金公司旗下权益类ETF规模即将破顶,突破千亿大关势在必行。
创新基金迭出
2021新基金募集规模突破3万亿元,吸金能力强大背后,年内频频推出的创新产品助力良多。
以权益类ETF为例,从新品角度来看,2021年市场之上基金公司陆续重磅推出首批双创50ETF、首批恒生科技ETF、首批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首批增强型ETF等基金新品,随着这些新品陆续获批并发行上市,为海内外投资者布局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便捷的工具。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底,两地ETF市场还传来了大消息,内地及香港两地证监会联合公告,已就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整体方案达成共识。
除了ETF基金方面,在FOF基金创新上,2021年首批FOF-LOF基金获批发行。据悉,该类产品兼具FOF和LOF产品的优势,一方面可以为持有人提供基金配置方案,解决投资者选基难的困扰;另一方面又能像LOF上市交易,改善流动性,优化投资者持有体验。
此外,2021年12月3日,首批6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开售。截至12月20日,6只基金先后成立,合计募集资金152.39亿元。作为一种全新的创新基金,这类产品有着低风险、流动性好、买卖零费用等优势,相对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以满足家庭日常现金管理、闲钱的投资需求。
公募REITs扩容
行业创新不止,公募基金产品线持续丰富。其中,于2021年5月诞生的公募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备受市场关注。
2021年5月17日,国内首批9只公募REITs项目获中国证监会准予注册批复,最终首募金额合计314.03亿元,平均首募金额近35亿元。同年6月21日,9只公募REITs正式上市交易,首日产品全部收涨,最高涨20%,给资本市场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此后,2021年11月第二批两只公募REITs产品正式公开发行,发售当日引来近200亿资金追捧,配售比例分别为2.138%、1.969%。其中建信中关村REIT,于2021年12月17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开盘即封死30%涨停,成为第一只上市首日即涨停的公募REITs。
作为一种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投资产品,公募REITs本质是基金,收益依赖于基础设施项目运营所产生的收入。从投资的角度分析,其是一种资产配置的良好选择,较为适合稳健型以及专注于长期投资的投资者参与。
截止2022年1月7日,市场已有11只公募REITs上市,还有4只公募REITs已上报正在等待审核。深交所官网于2021年12月30日披露的鹏华深圳能源清洁能源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是2021年以来上报交易所的第15只公募REITs,同时也是首单清洁能源REITs。
长期来看,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展空间较大,预计随着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张,将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2021年末,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明确进一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REITs试点有关工作,推动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
ESG投资火热
回顾2021年,ESG投资潮涌,风声正劲。ESG投资,俗称“可持续的社会责任投资”,主要涵盖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以及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三个层面。ESG是上述三方面英文首字母的结合。
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基金公司对绿色投资的布局节奏明显提速。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绿色、可持续、ESG等方向的公私募基金数量接近1000只,规模合计7900多亿元,较去年底规模增长36%。其中,公募基金190多只,管理规模4100多亿元;私募基金800只,管理规模3700亿元,90%为股权创投基金。
此外,第三方平台也在绿色投资上积极开展活动。2021年12月16日,蚂蚁基金全面上线“绿色基金”标签。投资者在支付宝APP的“偏股基金”板块可通过筛选器快速筛选,也可直接搜索栏输入关键词“绿色基金”一键查找,参与绿色投资更便捷。实际上,早在2020年3月,蚂蚁基金就增设了“ESG绿色基金专区”,聚焦主要投向新能源、环保、低碳等方面的基金产品。
随着ESG投资在资本市场的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投资方将ESG因素引入公司投资决策框架。未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入、海外ESG资金加速进场,国内ESG投资或将大有可为。
公募布局北交所
作为2021年资本市场的重头戏,2021年11月15号,北交所鸣锣开市,从交易所官宣到开市,仅用时74天,备受各行业关注。因“专精特新”企业的硬科技属性以及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众多公募积极布局。
2021年11月12日,易方达、南方、广发、汇添富、华夏、嘉实、大成、万家8家基金公司申报的北交所基金拿到批文。首批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均为偏股混合型产品,投向北交所市场的比例不低于基金非现金资产的80%。
2021年11月19日,上述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首发,限售5亿,均“半日售罄”,并发布配售比例公告。根据基金合同,最终首募规模合计近40亿元,根据基金投资范围,近40亿元中预计有近20亿元必须配置北交所股票。
此外,为了迎接北交所开市,公募基金还通过“专精特新”基金积极布局北交所,投资“专精特新”相关证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资产的80%。据悉,博时、招商和景顺长城等多家公募基金成立了“专精特新”基金,加上此前发行的超过20只的精选层公募基金产品,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聚集北交所。
可以看出,北交所的设立顺应了当前国家战略和经济转型的要求,而相关公募基金的火热无疑也反映了市场对北交所、“专精特新”企业以及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看好。
基金代销新转变
2021年,随着公募基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二季度期间,市场上不仅产生了首家万亿级非货币规模基金公司,首家万亿级非货币基金销售机构也同时诞生。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借助互联网流量优势,蚂蚁基金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达到10594亿元,成为首家破万亿的基金销售机构,单季规模增长超过1000亿。紧随其后的是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二者分别以7961亿元、5875亿元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银行则继续在权益基金销售领域保持领先,股票基金+混合基金保有规模达到7535亿元,稳住权益基金销售冠军头衔。
此后,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市场上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超过4000亿元的有6家机构中,继蚂蚁基金之后,其次是招商银行,保有规模为7810亿元。天天基金保有规模继二季度超越建设银行后,又超越了工商银行,在所有代销机构中排名第三。
而在权益基金销售领域,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股票基金+混合基金保有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有8家机构,招商银行规模高达7307亿元,仍然位居首位;其次是蚂蚁基金、工商银行,保有规模分别达到6810亿元、5207亿元;天天基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的保有规模也超过2000亿元。
自2021年4月份,中国基金业协会首次公布公募基金销售机构的基金保有量,就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也对代销市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关人士表示,此番公布有利于公募基金行业长远发展,让销售渠道从注重交易额向注重保有量转变。对于解决行业“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抑制“赎旧买新”的现象都有积极作用。
从根本上看,这也引导销售机构更加注重客户账户的收益,而不是更加关注自己的销售业绩,这种更注重保有量的模式也和基金投资获得收益的内在逻辑更加一致和匹配,对于引导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有深刻意义。
外资公募壮大
如果2020年是外资公募破局之年,那么刚刚结束的2021年就是外资公募发展壮大的一年,市场不仅迎来了首只外资公募产品,更有多家外资公募相继获准设立。
2021年8月富达国际获得证监会批复,同意富达在中国设立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成为我国境内第二家获批成立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
2021年9月,路博迈成为国内第三家获准设立的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
路博迈中国区高层曾表示,成为首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公募基金,是路博迈中国业务拓展的里程碑,这是中国业务的新起点,公募基金能够为更多的中国投资者服务,满足他们的多元化投资需求,以及帮助全球投资者进一步发掘中国市场价值。
此外,作为第一家获得证监会批准、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形式开展业务活动的外资独资公司,贝莱德于2021年6月获展业资质,10天后正式开业,7月1日递交了首只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的申请,8月16日产品正式获批,8月30日启动募集,9月3日提前结募。
可以看出,公募基金领域的对外开放脚步日渐加快,内外资机构加速同台竞技。
基金投顾试点扩大
2019年10月,证监会机构部下发《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批共有18家机构获得试点资格。对于投资者而言,基金投顾业务的试点工作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财富管理从卖方投顾转型进入买方投顾的新时代。
2021年3月,第二批包括20家基金公司、22家证券公司在内的42家机构参与了证监会关于投顾资格的问卷答题。同年6月下旬开始,先后有41家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备案函。
截至2021年末,投顾试点已满2周年,市场上也已有60家机构获得基金投顾资格试点备案函,其中25家为公募基金,29家证券公司,3家银行,3家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
中国的基金投顾业务拥有万亿级别的市场空间。2020年,中国个人金融资产达到205万亿,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332万亿规模。市场对资产配置和买方投顾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投资顾问服务有望成为我国财富管理的重要趋势。
同时关于基金投顾的政策陆续出炉。如全国金融标准技术委员会证券分技术委员会发布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编码,使基金投顾机构拥有了自己的编码,投顾机构和投顾业务藉此强化规范化管理,促进业务长远发展。
2021年11月初,京、粤、沪多地证监局向辖区内基金公司与基金销售机构下发《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规定不具有基金投顾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不得提供基金组合中具体基金构成比例建议,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的业绩,不得提供调仓建议。
此后,11月18日,监管层进一步下发《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业绩及客户资产展示指引(征求意见稿)》,统一的规范化指引有利于基金投顾业务做大做强,也更有利于反映业务的初衷,促进投顾业务健康发展。